摘要:類風濕關節炎與糖尿病和高血壓一樣,不能完全根治,但可以完全控制。蘇茵教授指出,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一直提倡早診斷早治療,通過達標治療把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情控制在臨床完全緩解。

我國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率在0.28%~0.4%,預計有超過500萬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①,患病后不僅有致殘風險,還會導致全身多組織器官機能喪失或者障礙。

在蘇茵教授的門診總遇到這樣的情況:關節已出現明顯畸形,擰瓶蓋、系扣子這都不能做。

“關節疼就去骨科,其次是中醫科、疼痛科,最后才是風濕科,這個時候關節已經變形了。造成這個原因,一方面是大家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癥狀不認識,另一方面是風濕科醫生數量相對較少,有的患者沒有得到及時診斷。”蘇茵教授解釋。

中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平均癥狀出現年齡為46.15歲,而平均診斷年齡為48.68歲,相差約2.5年,說明大部分患者并未得到及時救治。②

有這四個癥狀要掛風濕科

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癥狀容易與關節炎混淆,但是出現以下癥狀要去風濕科檢查:

1.關節持續兩周疼痛,尤其是小關節疼痛,包括手、腳和腕關節的疼痛。如果出現了關節疼痛持續兩周以上不能緩解,并且沒有其他病因就要重視了。

2.關節呈梭形腫脹,關節中間腫得比較厲害,兩端相對纖細。

3.晨僵超過30分鐘,患者最明顯的癥狀就是晨僵,而且持續時間會在30分鐘以上。

4.關節僵硬活動后好轉,類風濕和別的關節炎不同就是活動后會好轉,休息后會加重,而骨關節炎在活動以后,癥狀會更加嚴重。

不能根治,但不適癥狀可控制

類風濕關節炎與糖尿病和高血壓一樣,不能完全根治,但可以完全控制。蘇茵教授指出,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一直提倡早診斷早治療,通過達標治療把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情控制在臨床完全緩解。

患者在疾病進程早期,還沒有發生關節畸形的時候就診,醫生在早期給予及時干預就可以使疾病停頓在早期階段,降低致殘率。如果患者來就診時已經處于晚期狀態,出現關節畸形,已經無法達到臨床緩解,這時的達標治療就變為達到低疾病活動度,讓疾病活動指標下降,使得炎癥不再活動,病情不再進展。③

蘇茵教授介紹,達標治療常使用到的藥物慢作用改變病情藥或者慢作用抗風濕藥。一類是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呤,有效率為30%~50%之間。第二類叫生物制劑,比傳統的藥物有效率更高,達到60%~80%左右。現在小分子靶向性的抗風濕藥,針對類風濕發病的某一個環節來抑制疾病的發生,如巴瑞替尼片可有效減緩患處疼痛腫脹,使類風濕破壞關節的速度和嚴重程度顯著下降,減小出現殘疾的可能性。

這4個常見誤區,耽誤治療!

同時,蘇茵教授在門診中發現患者對于類風濕關節的誤區也不少,耽誤患者早診早治。

誤區一:關節疼痛不需要看

解答:很多患者不相信類風濕關節炎的會導致關節畸形,其實一經確診,三個月視為一個窗口期,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出現關節的破壞。早干預就可使疾病停頓在早期階段,不會發展到關節畸形,也會不影響工作。

誤區二:私自吃偏方調理

解答:臨床上會遇到病了十幾年的患者,知道自己病了但不去醫院就診,就私自吃偏方治療,情況越吃越糟,拖到沒辦法才來醫院。類風濕關節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一定要接受正規醫院正規科室的正規治療。

誤區三:擔心胃出血就不用藥

解答: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這類藥物都對胃腸道有或多或少的刺激,但目前針對這種疾病治療是多學科醫生合作,所以副作用都在可控制范圍。同時,使用的藥物也是經過國家批準由正規藥廠生產,副作用的發生率非常低。

誤區四:用藥不見效就失去耐心

解答:這種情況常見于患者對新的藥物,如生物制劑、靶向型藥物使用,用一兩次還不管用就失去耐心。對于類風濕關節炎目前強調聯合治療或者強化治療,在用藥中需要不斷調整治療方案達到目標,因此患者也要提高用藥依從性。

 

快速連結:骨科點點讚

R74ED41585DDFG


天冷露得多就得風濕關節炎?怎么來的產後婆婆伺候坐月子有好處嗎關于順產側切想要避免該怎麼辦宮縮在肚子的哪個部位 宮縮與胎動有這些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86dtt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